跟選舉事務處的新聞官Alex聊天,我慨嘆說:「這幾年每年都是選舉年。」
2002年是小弟第一年入行,那年是特首選舉,幸好我剛好錯過了。翌年是區議會選舉。04年立法會選舉是重頭戲,投票當日工作時接近20小時。去年,最矚目的選舉當然是當奴上台。而現在,我要面對的,是為了當奴明年連任鋪路的特首選舉委員會這個800人小圈子選舉。
下個月投票的選委會選舉雖然是小圈子,卻因為公民黨梁大狀擬參選特首,加上破天荒有157名泛民人士搶灘,令到局面總算熱鬧了些少。但這些熱鬧,很大程度只是新聞從業員心中的假象,一般市民冷淡如舊,更何況選委會只是一個虛假的選舉人票遊戲(別忘記,特首是欽點的,不是選出來的,真正的選委會,其實是胡溫和負責港澳事務的官員)。
盡管如此,選委會新聞還是夠我忙的,一方面想搞起氣氛,高谷投票率,另一方面,也是想替泛民造勢,可惜新聞要講平衡,做得太明顯、太多,還是會引起老闆反彈。
每次跟會計界參選的Y君談話,他總是呻今次選舉很難做,頻頻問我有冇計(我心想,你不是有民主黨改革派中人幫你助選嗎?還要問我作甚?),我不是他選舉經理,自然不會有什麼具體建議給他,我只是提供了什麼人都懂得說的意見:「你花些心思搞動作,去谷下民情啦,如果你諗住用番小圈子的選舉方法,打電話呀,派下單張呀,咁就死梗。」
其實,這個看法,不只是針對Y君的會計界,也是針對整個泛民在選委會的部署。很顯然,現在泛民在有限資源下,決定將精力花在梁大狀的街頭show選舉工程,放下選委會不理。事實上,即使泛民內部對選委會也是精神分裂,公民黨為增加在功能界別的影響力和為梁大狀抬轎,很期望在選委會選舉中有突破(奈何冇乜選舉經費),盟友民主黨反而不太在乎,認為輸了反而突顯小圈子的荒謬(當然他們也不用花精力為梁大狀抬轎,亦反映他們在功能界別的實力何其薄弱)。
我認同梁大狀才是今次選舉工程的核心,但孤掌難鳴,如果特首選舉和選委會選舉工程不能起到協同效應,最終梁大狀只會落得跟去年李高達一樣的下場。有趣的是,泛民本應將梁大狀的工程和選委會的工程,視為同一項工程,皆因兩者最有利的決策都是一樣,就是傕谷民情。
回到Y君的問題,功能界別這種小圈子選舉的特點,就是開宗名義的界別特權,以選票作為爭取界別利益的場所,但什麼是界別利益?是界別每一個人的利益,還是少數掌控界別權力核心者所創造出來的利益?
看清這個問題,就知道這種小圈子,實際上分有active的選民和inactive的選民,active的選民不一定是反民主,但他們會願意參與這個小圈子遊戲,亦認同那些少數掌控界別權力核心者創造出來的利益(例如CEPA)。inactive的選民有時也會參與這些遊戲,但大多數情況下,他們會是旁觀者,甚至望都唔望一眼。
換言之,泛民要在選委會搶灘,不應該打界別議題,去爭取這班active的選民支持。泛民要做的,應是主打民主、競爭、政綱辯論等,去為那班inactive的選民賦予投票的意義,傕谷他們支持。
問題是,怎樣可以locate到而又感動到這班inactive的選民出來投票?我們可以看看會計界的情況,2000年選委會選舉,會計界有15.47%投票率,在12782選民中有1978人投票,當時參選的主要是保守派的會計界人士,各自為自己的當選而動員,個人動員的效果不太理想。
去年選委會補選,會計界有兩個空缺,泛民首次派出兩人角逐,結果投票率只得12.14%,投票人數其實增加了,有2124人,但選民人數也增加了(17498人)。二人當選,當中保守的前早餐派召集人李家祥取得958票,泛民的梁繼昌取得546票。這次選舉未必反映兩派動員的結果(事關兩派都未盡力動員),但很明顯,跟2000名的active選民中,保守派在聯票效應下每人取得1000至1500票的把握是不少的,泛民如果只沿用去年的策略,即使在氣氛較好下,可以谷多數百票,要在20席中突圍,尚有不少難度。
換言之,今次泛民單是在稅務大樓派派傳單是不足夠的,打電話或電郵去locate選民,固然要做,但如果你的造勢、谷民情工作做得好,不用你去locate選民,選民都會自動去找你出來。誠然,選委會的造勢要得到報章的大篇幅報道是難度甚高(還是天荒夜譚更貼切?),但配合梁大狀的競選工程,又是另一回事,這點值得泛民深思,不要再任由各泛民選委會參選人孤軍作戰,參選人也不要再只自牢守在小圈子的框框下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